【摘要】
從價來看,我國啤酒行業升級趨勢是放緩不是降級,企業毛銷差持續上行。從量來看,龍頭集中度仍有提升邊際提升空間。現飲場景作為啤酒結構升級主陣地復蘇偏慢,疊加整體消費力承壓,高端化趨勢有所放緩,但酒企中端產品保持良好增長。國內主要酒企噸價均在2023年實現低中個位數增長,升級需求延續,利潤率提升仍有空間。
啤酒2024Q1動銷良好,今年各家酒企將以提結構、保利潤作為今年戰略重點,深耕各自強勢市場,部分產品存在提價&減費空間,結構升級延續。同時企業傾向控制在競爭對手強勢市場的費用投入以提升費效比,盈利能力有望繼續改善,順周期場景復蘇之下,2024年旺季值得期待。
中低速增長階段,產品創新與業務多元化帶動新質增長,企業提振股東回報,估值中樞穩健。日本經濟下行&人均啤酒消費量見頂后,本國啤酒龍頭步入中低速增長階段,該階段公司通過產品創新(把握核心消費需求,打造明星單品)、業務創新(非主業多元增長)、出海(逐步試水,通過兼并購實現快速增長)、降本增效(控費帶來盈利能力提升)等方式實現增長。啤酒作為大眾消費品需求較剛性,具備一定抗周期屬性,參考朝日啤酒案例,2003-2011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速在0~5%區間,估值底部有支撐(PE15x左右)。中低速增長期啤酒公司成熟業務資本開支逐步下降,現金流持續向好,公司2012年轉向強調股東回報后,龍頭估值中樞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(PE20x左右)。
受益于人口紅利和經濟的發展,國內啤酒行業1997-2013年規模快速增長,收入CAGR達到9.1%,產銷量CAGR達到5.9%。但是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,2014年后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啤酒產量開始下滑。在存量時代下,啤酒廠渠道戰策略的邊際效益減小,市占率的競爭難以為繼。從更高維度來看,國內啤酒的消費文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多元產品組合綁定多元消費場景和人群。從消費習慣來看,啤酒主要以佐餐為主,消費場景可以分為非堂飲場景和堂飲場景。而百威以消費場景和消費人群的細分為切入口,開發出獨有的戰略模型,并且依據模型,推出科羅娜、藍妹、福佳白、百威經典、百威金樽、哈爾濱啤酒六大旗艦品牌,滿足高端化及差異化場景需求。比如科羅娜強調一瓣青檸的飲用方式,突出一片海灘、一輪落日的品牌調性,讓消費者能夠直接聯想到愜意休閑的場景,通過“科羅娜日落聲起全球音樂嘉年華”的消費者活動在LIVEHOUSE等娛樂渠道逐漸延展。藍妹是高端拉格的代表,定位于高端港式中餐;福佳白則是定位比利時白啤,通過果啤吸引女性消費者,定位城中露營、戶外、居家,通過打造福佳愜享花園突出“將自然自在帶入城市”的品牌調性。此外,重慶啤酒也采取了本地品牌 國際品牌的產品組合來定位消費場景,比如烏蘇啤酒定位新疆燒烤場景;重慶啤酒則是通過“后火鍋&重慶啤酒體驗店”與重慶火鍋深度捆綁,打造“吃重慶火鍋,喝重慶啤酒”的消費心智;樂堡啤酒則是與音樂節、嘻哈說唱相結合;夏日紛則切入野餐和戶外場景;1664則是定位高端餐飲、夜場渠道,突出其法式浪漫。
新口味,新品類,新趨勢。相較于飲料的口味多元化,由于啤酒是發酵型產品,因此口味上的創新對啤酒企業的供應鏈、生產、研發等能力要求更高。在過去行業高端化發展中,新品類白啤擴容明顯,百威旗下的福佳白、重慶啤酒的1664、青島啤酒的白啤皆實現了較好的增長,烏蘇啤酒也針對非現飲渠道推出罐裝白啤。此外,重慶啤酒深度挖掘年輕消費者“少喝酒、喝好酒”的需求:風花雪月品牌系列方面,在2022年上市的檸檬味低醇啤酒基礎上,2023年上市桃花味,通過容易入口、低醇、果味好喝的產品特點定位年輕人、尤其是女性消費群體;2024年推出青梅普洱味、石榴洛神花味氣泡味米酒兩個新品,產品突出“0脂、低糖”;夏日紛則是定位果酒Cider賽道,通過芒果青檸、細化、接骨木花青檸新口味不斷觸達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。
啤酒行業競爭格局穩定,公司現金流充沛,資本開支伴隨酒廠關停并轉、產能優化而逐步減少。當前公司估值處低位,在業績持續增長,分紅率仍有提升空間的基礎之上,股息率吸引力提升。
從毛銷差看,青島、華潤啤酒每年穩定增長,燕京啤酒23年增長較多,重慶啤酒近年有所下降。
當前估值已處于歷史底部區間,配置價值凸顯。2023年12月基金啤酒配置比例為0.37%,降至2020年6月水平,啤酒市值占比A股整體市值在2023年12月達到過去13年來的歷史最低點,上一輪的低點在2017年9月。啤酒個股估值均處于歷史低點,配置價值凸顯。
研究報告:
20240419-東吳證券-中低速增長階段的行業發展路徑??啤酒篇
投資顧問:吳清淳(登記編號:A0740622030004),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交易品種的買賣指令或買賣出價,投資者應自主進行投資決策,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或作者無關,自行承擔風險,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